img8111.JPG      

 

   兒子學校每個月會發一本"道德月刊"的小冊子,聯絡本上說是作為親子共讀用的,這冊子輕薄短小,但一看到這個八股標題就讓人覺得太沉重,儘管校長的治校理念之一就是要求"品德",但我就是提不起勁看它,不過那天我翻著翻著看到了這篇文章,看完竟有點小小的感動,這文讓我想起前陣子看到的這個短句::“我們應該教的不是偉大的著作,而是對閱讀的熱愛。”,下次我在"逼"自己或孩子讀書時,一定要提醒自己回歸真實-"力量起源於最單純的熱愛。。。。" 

看見讀書的力量

本文摘自道德月刊‧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2011年9月號

文/林天來

  很多人聽過我的生命故事,都覺得很「傳奇」:一個僅有高職學歷的學校工友,竟能成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總經理。這一切,都要從「讀書」談起。

  我生長在花蓮鄉下,以打零工維生的父母沒受過教育,生養了九個小孩,家裡食指浩繁,總有還不完的債務。上有六個姐姐、身為長男的我,常聽爸爸告誡:「我們做工的人不要強出頭,出頭就『土』了。」但是,我上小學之後,認識了「士」字,開始知道「知識份子」,發現「知識就是力量」。土和士,上下筆畫長短不同,生命境界就因此不一樣。

  國中畢業時,我獲得花蓮高中錄取,由於家庭經濟不允許,選擇花蓮高工機械科就讀。我的手不靈巧,總在製圖、車工這類的實習課程中吃盡苦頭,充滿挫折,無人可訴說,只好常往學校圖書館跑,希望在書本中尋求到一些指引。一天,我在圖書館翻到一本書,有這樣一句話:「人的一生要寫些文章,和別人分享;不然,就做一些事,讓別人寫。」這句話,成為我一生的座右銘,時時提醒自己,一定要讓一段段值得和人分享的好故事,串成自己的未來。

  退伍後,我在花蓮女中當了五年的工友,後面三年身兼圖書館管理員。二十五歲時我參加天下文化所舉辦的「樂在工作」徵文比賽,以自身體驗寫了一篇〈校工的生活〉。非常幸運地,我獲得了首獎,也因此有機會見到遠見‧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,並常常寫信向他陳述自己的志趣與抱負。終於在二十九歲時,如願前往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工作,從書籍的倉管和發行工作做起,歷練許多職務後,十二年後,擔任天下文化的總經理。

  總經理這個職務唯一的責任,就是為公司「賺錢」,可是背後的意義是推廣一本本的好書,為社會播下一顆顆進步觀念的種子。我們相信:因賣書而賺進的錢是「小錢」;讀者因買書而得到的力是「大利」。

  回顧人生,我最懷念的不是升上總經理的那一天,而是在學校當工友兼圖書管理員的日子。我白天種花除草、掃廁所、洗游泳池……,每晚在圖書館讀書,平均睡三到四個小時。那三年,我幾乎讀遍圖書館的藏書,也累積未來面對生命中無數橫逆的能量。如在《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篇初稿》中,看見胡適面對強權、不卑不亢的風範;在弘一大師的語錄中,學習人情互動應有的練達。書本保存穿越時空的亙久智慧,也讓我隨時都能從閱讀得到無窮盡的力量。

  二十五年前的一本書和一次徵文,改變了一個工友的命運。我多麼盼望能有更多的朋友,在讀書中找到快樂、知識、力量以及希望,也找到人生的方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