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來美國後,友伴都不見了,他們兩個人很能"自得其樂",有種"相依為命"的自覺,媽媽只能說-"還好生了兩個孩子。。。。。"
兒子進入新學校也近月餘,很多朋友都很關心孩子的適應情形,剛開始確實不容易,不過我跟先生觀察他的日常生活狀況,得到的共同結論是-學校應該是很好玩的地方,因為這孩子每天都能笑著出門和笑著回家,應該都有遇到一些好事吧,上周他開始要求我們讓他和同學一起在學校食堂用餐,還會跟我算認識了幾個新朋友。。。其實適應就是要時間,這陣子的心得是-看待孩子面對新環境,第一重點反而是媽媽要先學會放寬心。。。。
像前幾天,我跟兒子到Playschool接女兒下課,老師說她不知怎的突然大哭起來,問她也不說。。。(os.呵呵呵。。。她當然說不出口,因為她不會說英艾。。。),那天她一臉委曲,我抱著她離開後,她才說,有人推她,搶走她先拿到的腳踏車,邊說更是嚎啕大哭。。。我接著問:"泰莉没有幫你說話嗎?"(這是女兒的新朋友,熱情可愛的墨西哥女孩)她搖著頭說:"今天我的朋友都没來。。",,因為語言不通的"難言之隱",對新移民來說其實是很正常的事,兒子先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情節,我轉頭問兒子:"如果是你,你要怎麼辦?"他說:"揍他!",我說:"這也是一種方法,只是如果這樣做,讓老師看到了,她第一個直覺是你怎麼可以打人,到時你又無法解釋,怎辦?"他笑了笑說:"那就算了。。。還是玩別的好了,反正一定會有別的玩具。。"接著我們討論了幾種報告老師的簡單英文說法(兒子當然有加上一些搞笑的說辭)。。。後來,他們跟平常一樣在附近的PLAYGROUND玩了一陣子再回家;只是當我看見女兒從背包拿出我幫她準備的點心,一剎那間難免有點心疼,哎!連最愛的點心都没吃,這天她一定是哭了很久,但自己知道一定要讓這感覺快速的過去,畢竟當他們在跟我說這些不開心的事情時,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給予安慰,因為媽媽實在很難(也不該)替她主持任何自以為是的正義。。。。這些都是他們自己成長的過程,他們得要自己去面對,我也要相信,孩子一定有能力,想出解決自己處境的辦法。。。。
我必須很誠實的說,剛開始我對兒子的適應狀況,只能用"焦慮"來形容,畢竟我也是個希望孩子"好"的平凡媽媽,我問過幾個也是台灣來的媽媽,考慮過是不是要讓他去"補習"or"鐘點家教"...等等等,但經過一些事後,我還是聽進好友們最中肯的建議,"語言和適應,只有靠時間,還有更多的正面鼓勵",後來發現,"督促"自己要用平常心耐心等待,反而是媽媽最需要的"功課";還好,我家小孩常會說一些"天使級"的好話安慰我,像上次在FB上說過的,我正猶豫該拿那種口味的商品時,兒子曾說:"拿錯也没關係....搞不好會吃到更好吃的.."。。。
來美國後發生好多事,不論是好事或壞事,總都是些新鮮事....換個角度來看,生活如果没了變化,日子反而是一成不變,那人生好像就少了一點樂趣,不是嗎?
↑上周三下午,我們去離兒子學校3分鐘車程的Raymond M. Alf Museum of Paleontology,這是個位於當地高中的小型化石博物館,對熱愛恐龍的兒子來說,這可是寶地,我們遇到了一位非常親切的管理員,還送了小孩們一個挖寶用的腰包,兒子最近上學都帶著那個,還把從學校挖到的石頭帶回家(os.三條線)。。。我看到館方有一些關於化石的after-school的課程,兒子還說,等他英文好一點,他也很想參加。。。。以後應該還會有很多更好玩的事等著他吧!